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7年l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

    2017年l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抖一:如图 1、图2

材抖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前进!                              

——1935年《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国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抗战进程中处于什么地位?图2是哪一历史事件所建的纪念馆?

(2)《义勇军进行曲》发表后。为促成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抵抗日本侵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哪一主张?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哪次?这些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击日本侵略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做出的巨大努力,也付出了巨大牺牲。请列举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牺牲的高级将领各一名。

(4)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何时与苏美等国共同建立起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5)综上,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1)抗战开始的标志;南京大居杀. (2)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百团大战;中流砥柱. (3)中共:杨靖宇、左权等 国民党: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 (4)1942年l月l日. (5)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挑战.人类在对付共同的敌人时,应该联合起来团结作战(最大的启示);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等等. 【解析】 (1)图一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图2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1937年日本发动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人民达三十多万人。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促成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抵抗日本侵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1940年进行的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在抗击日本侵略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牺牲的高级将领有:中共的杨靖宇、左权等 国民党的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时间是1942年l月l日。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通过战争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挑战.人类在对付共同的敌人时,应该联合起来团结作战;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签订《南京条约》       图二:签订《辛丑条约》

(1)以上两个条约的签订,分别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何影响?(4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中国历史十五讲》     

(2)“学习西方”——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分别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活动?(2分)

(3)“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陈独秀、李大钊等在新文化运动中举起了哪两面大旗?(2分)

材料三  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依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及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4分)

 

查看答案

    (革命风暴:新旧势力的利益之争)

材料一: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庶民的胜利》

材料二: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可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

——海斯•穆恩•韦兰《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俄国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如何理解“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

(3)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18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原因。

 

查看答案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2)材料中“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三中提及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材料四:“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4)材料四中“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次重大会议?“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

(5)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作为中学生的你,该怎么做?

 

查看答案

红军长征过程中跳出敌人的包围是(  )

A. 四渡赤水河 B. 巧渡金沙江 C. 强渡大渡河 D. 飞夺泸定桥

 

查看答案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人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习近平为首的共产党人坚持并发展了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以阶级斗争为纲 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