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发表了这篇文章……到5月13日,全国多数省级党报都转载了此文……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1)材料一中这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这场大讨论有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这次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1978年、北京,历史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解析】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 材料一中这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这场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据所学知,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材料二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目

公有经济

私有经济

工业总产值

100%

0

商品零售额

95.8%

4.2%

 

 

材料三  1958年,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冲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

材料四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什么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什么方针?结果如何?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何特点?这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3)材料三、四反映了1958年发生了什么运动?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查看答案

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这三幅图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时间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请从三幅图中任意选择一幅图,谈谈这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查看答案

在历史学习中,“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 “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C. 三大改造包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长达十年之久的文革结束了

 

查看答案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制度的建立,其标志分别是

A. 开国大典、“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 土地改革的完成,“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 开国大典、三大改造的完成

D. 土地改革的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

 

查看答案

造成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灾害的影响 B. 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 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D. 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