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材料二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目

公有经济

私有经济

工业总产值

100%

0

商品零售额

95.8%

4.2%

 

 

材料三  1958年,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冲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

材料四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什么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什么方针?结果如何?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何特点?这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3)材料三、四反映了1958年发生了什么运动?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1)①状况: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②方针:“一五”计划。③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①特点: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②事件:三大改造。③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①反映了“大跃进”运动。危害: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一五计划及结果。 (2)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和其意义。 (3)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运动及这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根据所学可知,(1)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为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1957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先后施工了一万多个项目,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据材料二“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可知,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中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据材料三“1958年,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冲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可知,它忽视了客观规律,反映了1958年发生的“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现象,使我国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这三幅图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时间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请从三幅图中任意选择一幅图,谈谈这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查看答案

在历史学习中,“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 “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C. 三大改造包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长达十年之久的文革结束了

 

查看答案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制度的建立,其标志分别是

A. 开国大典、“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 土地改革的完成,“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 开国大典、三大改造的完成

D. 土地改革的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

 

查看答案

造成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灾害的影响 B. 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 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D. 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查看答案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

地主和富农

占农村人口不到10%

占有土地70%-80%

贫农雇农和中农

占乡村人口90%

占土地20%-30%

 

 

A. 《中国人民政府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