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写出三位皇帝的名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写出三位皇帝的名字,并在后面写出相对应的年号。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2)材料二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什么问题?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他得出这一认识的原因。

材料三: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

(3)材料三说明唐太宗认为实行统治的关键是什么?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他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1)图1是唐太宗;贞观之治 图2是武则天;贞观遗风 图3是唐玄宗;开元盛世 (2)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他参加过隋末农民起义,吸取了隋亡的教训。 (3)人才;注意任用贤才,完善科举制 【解析】 (1)依据图片信息可知,三位皇帝分别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唐太宗统治时期年号“贞观”,因此他开创的治世局面是“贞观之治”; 而贞观遗风是形容武则天的统治;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因此唐玄宗开创的治世局面是“开元盛世”。 (2)由材料唐太宗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分析可知,唐太宗认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因为他参加过隋末农民起义,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为此,他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等;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3)依据材料三信息“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分析可知,唐太宗认为实行统治的关键是人才。他为此采取了注意任用贤才,完善科举制的措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1)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2)以    为中心,北抵      、南至      ?  

(3)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材料二: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4)材料二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

(5)科举制度在在当时产生了什么作用(写出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写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下列对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 B.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C. 中央与地方力量失去平衡 D. 唐玄宗追求享乐,朝政日趋腐败

 

查看答案

北宋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其主要目的是(  )

A. 保证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B. 避免地方官吏的贪污腐败

C. 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条件 D. 以期分解文臣知州的权利

 

查看答案

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通过(  )

A. 农民起义夺权 B. 外戚夺取政权 C. 少数民族入侵中原 D. 大将发动兵变

 

查看答案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

A. 耶律阿保机 B. 完颜阿骨打 C. 元昊 D. 赵匡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