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聚焦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

聚焦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戏曲、世俗文学。这反映了( ▲    )

A.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B 【解析】 试题此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演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的原因有: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商业兴盛为古代文学作品的形式变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市民阶层不断的扩大,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修长城清修庙”,反映的是清朝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的政策。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反映这一政策特点的是(   ▲   )

A. 郑成功收复台湾 B. 册封达赖和班禅

C. 政府在多地设置茶马司 D. 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查看答案

明后期,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主要和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有关(  ▲  )

A. 农业的发展 B. 手工业的发展

C. 商品经济的繁荣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

 

查看答案

热播电视剧《宫》中女主人公晴川穿越时空来到了清朝。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

①在西南,改土归流大规模推行;      

②在东北,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在东南,戚继光抗击倭寇;          

④在中央,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  )

A. 帝国的彷徨 B. 中华的荣耀 C. 东方的曙光 D. 王朝的振兴

 

查看答案

世界格局

世界格局是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对此某班同学展开探究活动。请你按照问题要求,完成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

(帝国主义初期的分赃格局)

材料一  (一战)在许多难以预料的方面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一战期间,有大量华工在欧洲与协约国并肩战斗……他们的血汗、牺牲和生命为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国际承认、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和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重要凭借……并且在战后和平会议上参与世界新秩序的创建……1919年的中国与1914年的中国有着天壤之别……。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和国际化》

(1)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世界新秩序”的名称。“1919年的中国”有何标志性事件?

(霸权主义时代的两极格局)

材料二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组织

成立时间

性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

为遏制苏联,由美国策划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华沙条约组织

1955年

由苏联控制,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2)据材料二指出,冷战在欧洲的对抗有了什么新发展?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材料三  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使得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影响力。

——萨繆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格局的特征。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出发点,谈谈应如何正确处理大国关系。

活动二:探究世界经济格局的澶变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材料四  “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下的当今世界)

材料五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这个时期,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5)根据材料五,归纳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材料六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抑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6)你赞同材料六的观点吗?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