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世界格局 世界格局是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对此某班同学展开探究活动。请你按照...

世界格局

世界格局是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对此某班同学展开探究活动。请你按照问题要求,完成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

(帝国主义初期的分赃格局)

材料一  (一战)在许多难以预料的方面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一战期间,有大量华工在欧洲与协约国并肩战斗……他们的血汗、牺牲和生命为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国际承认、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和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重要凭借……并且在战后和平会议上参与世界新秩序的创建……1919年的中国与1914年的中国有着天壤之别……。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和国际化》

(1)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世界新秩序”的名称。“1919年的中国”有何标志性事件?

(霸权主义时代的两极格局)

材料二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组织

成立时间

性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

为遏制苏联,由美国策划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华沙条约组织

1955年

由苏联控制,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2)据材料二指出,冷战在欧洲的对抗有了什么新发展?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材料三  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使得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影响力。

——萨繆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格局的特征。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出发点,谈谈应如何正确处理大国关系。

活动二:探究世界经济格局的澶变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材料四  “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下的当今世界)

材料五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这个时期,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5)根据材料五,归纳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材料六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抑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6)你赞同材料六的观点吗?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五四运动。 (2)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对立阵营。(或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对立军事政治集团形成,把冷战推向高潮)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3)多极化趋势加强;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4)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霸主。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 (5)信息网络化和市场化的变革。 (6)不同意。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 【解析】 (1)依据材料“……为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国际承认、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和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重要凭借……并且在战后和平会议上参与世界新秩序的创建”可知是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结合课本所学,一战后,战胜国为了对战后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确立战后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中国,引发了国内人民的愤怒。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的学生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发起了五四运动。 (2)依据材料二北约和华约的成立,结合课本所学,1949年以美国为首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北约,形成资本主义阵营;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联合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约,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欧洲出现了两大不同社会制度敌对的阵营,把冷战推向高潮。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3)依据材料三“……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结合课本所学,两极格局结束后,除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极化趋势加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各国应该和平共处,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4)依据材料三“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结合课本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国逐渐联合起来,成立欧共体,经济快速发展。70年西欧经济持续繁荣;日本因为美国的援助,本国政策的恰当,50——70年经济飞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二号经济大国;而美国因为1974——1975年经济危机的打击,经济开始下滑,发展缓慢,经济霸主地位受到了日本、西欧的挑战,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5)“根据材料五,归纳”说明从材料五的内容寻找答案。由材料五“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这个时期,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向市场化的变革”由此可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信息网络化和市场化的变革。 (6)依据材料六的内容,确定反映的观点:全球化是发达国家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即认为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殖民扩张的一种形式。结合课本所学,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此不同意这种观点。东西方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招商局

材料  光绪七年(1881年)李鸿章奏称“该局船不时驶往东南两洋,今且骎骎(qīn qīn,迅速)开始赴西洋之先路。直、晋、豫等省旱突之时,该局船承运赈粮,源源接济,救活无数安徽灾民。往岁台湾、烟台之役,该局船运送兵勇迅赴机宜,均无贻误,洵(确实)于时事大局有裨(有益)。”

——朱荫贵《朱荫贵论招商局》

(1)根据上图和材料判断“招商局”的诞生与中国近代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概括招商局有益于“时事大局”的依据。(照抄材料不给分)

 

查看答案

唐宋文化

材料  唐宋是整个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但宋文化呈现了不同于唐代的带有标志性的新面貌。例如:城市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印刷技术的提高与普及,书籍得以比较广泛的传播,从而迅速地提高了宋代社会的文化水准;又如以追求人才资质的“择优”与选拔程序的“公平”为目标的科举制,在隋唐时期初步成型,宋代则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并逐渐形成了从破题到结尾的十段文体,使命题、定等“标准化”与“客观化”;再如,以活字印刷术为代表的宋代科学技术显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书院教育的发达提高了社会教育水平,也是宋文化的一个亮点。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材料没有涉及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①科举制有利于择优、公平选拔人才,促进了唐宋文化的发展。

②中国科举制对古代的日本、朝鲜及近代西方文官制度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③就科技成就而言,宋代文明高峰的出现与活字印刷术的关系最为密切。

④城市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并没有促进宋代文化水准的提高。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文明高峰的主要表现。

 

查看答案

一位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与之相符的是(    )

A. 华盛顿谴责殖民主义者的罪行    B. 林肯批评南方种植园主的叛乱

C. 威尔逊揭露一战的灾难性后果    D. 罗斯福感叹经济危机的破坏性

 

查看答案

1920年1月2日,美国司法部长米切尔•帕尔默一声令下,一夜之间,全美33个城市中竟有4000人被怀疑为激进分子,并以“激进分子”的罪名被逮捕。一向标榜民主自由的美国出现这样“红色恐怖”的原因是

A.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C. 中国红色革命的开展 D.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查看答案

某校初三(1)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课本剧《交通的革命》,他们设计的情节中合理的是

A. 福特首先制造出蒸汽机作动力的火车 B. 本茨建成世界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

C. 瓦特在电灯下仔细地绘制蒸汽机图纸 D. 戴姆勒创制了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