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那么,我国为什么还要以曾经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那么,我国为什么还要以曾经激发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呢?为什么还要时时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是

A.学以致用      B.知耻后勇

C.居安思危       D.警钟长鸣

 

C 【解析】 试题此题考查的是国歌的史实。1949年召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会上通过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它旋律激昂,饱含强烈的爱国情感,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需要不断振奋民族精神,它警示我们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激励我们为祖国崛起而奋斗。故答案是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使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布达拉宫广场飘扬的事件是

A.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B. 1952年西藏和平解放

C. 1962年西藏完成民主改革

D. 1965年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

 

查看答案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会议内容的是(   )

A. 制定第—个五年计划    B.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C.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D.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查看答案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查看答案

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那一天”令人铭记,催人奋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到各公使馆去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那一天,火炬高擎。那一天指的是哪一天?和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材料二 

(2)那一天,烽火燎原。根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七七事变是中国十四年抗日烽火中的重要节点。

材料三  《人民日报》报道:“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地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

(3)那一天,民族新生。请谈谈你对“民族新生”的理解。

 

查看答案

    大国的兴衰消长,始终是世界舞台上最受人瞩目的焦点。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迅速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强国之鉴》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英国建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这一体制的建立与1689年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密切相关?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联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摘自岳麓版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2)材料二所述史实与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独立后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186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四位。但是南北两种经济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摘自岳麓版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3)材料三中所述问题,美国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

材料四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列宁说:“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大国崛起》

(4)面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政策方面各自做了怎样的调整?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历史上大国崛起的道路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哪些借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