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救国之梦)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黑暗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是孙中山。

(建国之梦)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八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强国之梦)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

(1)孙中山的“救国之梦”指导思想是什么?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2)结合材料指出毛泽东为实现“建国之梦”探索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该道路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邓小平理论是在什么会议上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4)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

 

(1)三民主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中共十五大。 (4)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此问为开放性试题,考生答案只要符合“中华民族复兴”的主题即可)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因此孙中山的“救国之梦”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孙中山最突出的贡献是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根据题干信息“毛泽东为实现‘建国之梦’探索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之后,认识到敌强我弱的形势,便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要拥有 “中国梦”,就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抓住机遇,勇于挑战,担当起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每次的思想解放运动都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源泉,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相关要求。

(思想自由竞放)

材料一: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城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此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局面?这种局面出现的政治因素是什么?

(2)著名史学家冯天瑜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在影响最大的学派中,请举出一位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印证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

材料二:自14世纪中叶起,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材料三:18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进步思想家猛烈抨击法国的封建制度,称之为“旧制度”。他们著书立说,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根据材料二、三的内容分析,这两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一思想解放运动(请写出名称)?前者提倡的运动思潮什么?后者为法国哪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名家风采卓然)

材料四:如图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图一人物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请写出任意一条他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图二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先驱,请写出其姓名及代表诗作。

 

 

查看答案

下面是小历和小史对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看法,谁的看法不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亚历山大时代雅典奴隶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列宁是如何改“错”的?

(2)材料二中罗斯福说的这种历史现象,他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罗斯福实行的措施有何特点?

(3)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哪次会议上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时期在农村采取什么措施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郁作出过重大贡献。

(1)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2)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3)为了促进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央提出实施        战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