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面是小历和小史对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看法,谁的看法不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下面是小历和小史对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看法,谁的看法不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小史的看法不正确。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但海上丝绸之路并不是郑和下西洋时才开辟的,早在西汉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史的看法不正确。因为1405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但海上丝绸之路并不是郑和下西洋时才开辟的,早在西汉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亚历山大时代雅典奴隶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列宁是如何改“错”的?

(2)材料二中罗斯福说的这种历史现象,他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罗斯福实行的措施有何特点?

(3)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哪次会议上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时期在农村采取什么措施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郁作出过重大贡献。

(1)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2)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3)为了促进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央提出实施        战略。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中国工业化建设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洋务运动中出现了中国近代第一批工业企业

B.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

C. 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一大二公

D. 国有企业改革的先进典型是邯郸钢铁总厂

 

查看答案

小吴为写论文从网上搜集了: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资料。由此,我们可判断小吴研究的专题应该是

A. 资本主义产生和统治的确立

B.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C. 无产阶级斗争的兴起

D.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