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唐太宗在位二十余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其统治措施中的“...

唐太宗在位二十余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其统治措施中的“轻徭薄赋”所体现的思想是

A. 仁政爱民

B. 无为而治

C. 兼爱非攻

D. 民主法治

 

A 【解析】 依据题干“轻徭薄赋”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轻徭薄赋”体现了统治者爱惜人民,减轻人民的负担,实行的是“仁政”,这符合儒家的主张“仁政爱民”,A项符合题意;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主张,与“轻徭薄赋”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思想主张,反对的是战争,C项不符合题意;“民主法治”是法家的主张,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引文中“上”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包括

A. 整顿吏治

B. 编修经籍

C. 改革税制

D. 设置转运使

 

查看答案

2018年,某导演计划拍摄一部名为《隋文帝》的电影,可以取材的真实史事是:

A. 灭掉宋朝,统一全国

B. 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C. 初步建立科举制度,设立进士科

D. 开凿大运河,巩固统治

 

查看答案

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

(一穷二白)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根据材料分析,改变现状的途径是什么?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方针?

(神奇逆转)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分析1952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49年增长和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重大挫折)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判断图一《人民日报》中的报道情况是否真实?说明理由。并分析指出图二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毛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了什么?

(2)材料二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什么时候什么事件开始?

(3)对于材料二中“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近代是列强通过多次战争迫使我国签订不平等条约造成的,你能列举当中两个战争的例子吗?

(4)你认为中国能改变这种“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出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

对下表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1952年对比情况表

项目

原煤(万吨)

钢(万吨)

布(亿米)

粮(万吨)

1952年

6649

135

38.3

16392

1957年

13000

535

50.5

19505

增长率(%)

96

296

32

19

 

 

A. 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产量都呈现下降趋势

B. 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低于农产品产量增长率

C. 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标志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

D. 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是因优先发展重工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