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3年6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举行会晤。习近平表示...

2013年6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举行会晤。习近平表示:“中国梦与美国梦相通”。回答下列问题。

(独立之梦)

(1)中美两国在历史上都曾担负着实现民族独立的重任,美国最终实现国家独立和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分别始于哪一事件?

(统一之梦)

(2)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通过哪一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今天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我国正为哪一地区的回归而努力?

(改革之梦)

(3)20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进行了怎样的抉择?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实现经济上的腾飞源于哪一伟大决策?

(合作之梦)

(4)40多年前,哪一事件标志中美领导人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当前两国关系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你认为中美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交流合作?(3点即可)

(历史启示)

(5)中国与美国“逐梦”的过程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1)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 (2)美国南北战争;台湾。 (3)罗斯福新政; 改革开放。 (4)尼克松访华;经济发展、反恐问题、环境保护等问题。 (5)从实现国家的独立;维护祖国的统一;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加强国家间的团结合作等角度。 【解析】 (1)依据课本所学,中美两国在历史上都曾担负着实现民族独立的重任,美国最终实现国家独立和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分别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独立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了国家主人。 (2)依据课本所学,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通过美国南北战争的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通过这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今天在完成我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了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我国正为台湾地区的回归而努力。 (3)依据课本所学,20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进行了罗斯福新政。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并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罗斯福一上台,就实行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实现经济上的腾飞源于改革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4)依据课本所学,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据所学知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中美两国面临着共同发展问题,应该加强两国合作,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在反恐问题、环境保护等问题加强合作。 (5)依据据以上材料,中国与美国“逐梦”的过程带给我们的思考:美国独立战争实现了国家独立,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由此得出:中国与美国“逐梦”应实现国家的独立;美国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罗斯福新政、中国提出改革开放。由此得出:维护祖国的统一、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加强国家间的团结合作等角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松花江上》

材料二 次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咱们二十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大刀进行曲》

材料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1)材料一 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重大事件?东北人民是何时“回到那可爱的故乡,欢聚一堂”的?

(2)材料二 歌曲的创作与日军发动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与哪一重大事件有直接关系?

(3)请举出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例。

(4)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通过重温以上经典歌曲,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舟师(指海上船只航行的管理、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白天)则观日,阴晦(指阴天)则观指南针。

﹣﹣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二: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与状况。第一种是在文学上,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英国作家培根

材料三:

﹣﹣教育部审定《七年级历史下》

材料四:2018年5月……历时26年,用于芯片制作的国产高端电子树脂研制成功…这种高端材料打破了美日等国垄断,可大大加速我国自主芯片的研制进度…研发团队感受最深的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而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中国从不缺乏芯片技术,也不缺乏芯片用材料,缺乏的是芯片链条上的企业拧成一股绳儿的聚合力,缺乏的是企业向深处钻研的耐力。”

﹣﹣摘编自《科技日报》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请回答指南针的作用是什么?指南针什么时候运用在海船上?指南针被谁传到了欧洲?

问题二:宋朝谁发明了什么在文学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同时期,在战争中广泛应用了哪一发明?这一发明,具体是如何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与状况”的?

问题三:材料三的两幅图代表了中国哪一时期的哪本科技名著?作者是谁?这本书记录的中国古代哪些方面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什么?

问题四:阅读材料四,请分析现阶段国际间竞争的核心是什么?我们如何提高在国际间的竞争?

 

查看答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 5%下降到 3%;同一时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 30%下降到 13%;而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 的 15%上升到 72%.这种现象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  )

A. 促进了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

B. 使大量的工人失业

C. 使科学技术各领域相互渗透

D.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查看答案

汽车工业的发展是科技不断进步的重要表现,每一个车标后面都有一段非同寻常的故事,如图所示是些知名品牌的汽车标志,其中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卡尔•本茨相关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中写道:“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下列不属于“世界贸易组织”宗旨的是(  )

A.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B. 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

C. 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

D. 提高人类生活水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