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

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事件。”该事件是

A. 中共一大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C 【解析】 结合题文“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依据所学可知,1935年1月,红一方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正确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故C项符合题意;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长征无关,故A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起义,是党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中的事件,与长征无关,故B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中共七大是迎接抗日战争胜利的大会,与长征无关,故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A. 民主共和    B. 民主科学    C. 实业救国    D. 变法图强

 

查看答案

瞿秋白评价五四运动时曾说:“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这里的“民主主义”是指

A.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 资产阶级自由平等

C. 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D. 国民大革命的洪流

 

查看答案

1926年胡适在英国进行了三次演讲。英方为胡适做广告时使用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来推介。英方所称的“中国文艺复兴”是指(  )

A. 洋务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三大改造

 

查看答案

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 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 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

C. 传入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

D. 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

 

查看答案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

A. 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 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 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    D. 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