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A. 民主共和    B. 民主科学    C. 实业救国    D. 变法图强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作“状元实业家”。故C是张謇的“兴国之梦”,符合题意;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国之梦”,故A不符合题意;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故B不符合题意;变法图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兴国之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瞿秋白评价五四运动时曾说:“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这里的“民主主义”是指

A.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 资产阶级自由平等

C. 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D. 国民大革命的洪流

 

查看答案

1926年胡适在英国进行了三次演讲。英方为胡适做广告时使用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来推介。英方所称的“中国文艺复兴”是指(  )

A. 洋务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三大改造

 

查看答案

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 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 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

C. 传入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

D. 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

 

查看答案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

A. 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 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 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    D. 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查看答案

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面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竞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洋务运动的失败    B. 民族矛盾的尖锐

C. 顽固势力的反扑    D. 民众的盲目排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