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刘新成、刘北城主编中说“1840-1842年,天朝大国被英国一支数千人的海军舰队...

刘新成、刘北城主编中说“1840-1842年,天朝大国被英国一支数千人的海军舰队接连挫败。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最终在战场上见了分晓。”材料描述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1840-184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选项A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甲午战争是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1901年,因此选项BCD与题干时间“1840-1842年不相符,排除BCD三项。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0年,商鞅……将原散的小乡、邑等自然聚落编制在一起,设立县,由国君派出官吏进行管理,职位不世袭。这种县制的推行,把分散的权力汇聚到国君手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这是秦国国力日强,最终打败群雄,建立中华一统帝国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为适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迁都洛阳后,北魏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鲜卑人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为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材料三:1895年发生的两个历史事件(如图1、图2)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的两组数据(图3、图4)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商鞅确立县制,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北魏的改革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

(3)材料三中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关系?图2所示事件揭开了哪一运动的序幕?

(4)结合材料四中两幅图表中的数据,说说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创新与国家发展的认识。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危亡屈辱沧桑)

材料一:如图一、图二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图一中的“废墟”是哪次侵华战争造成的?图二反映了日军哪一暴行?

(民族觉醒举步维艰)

材料二:如图三、图四

(2)材料二中,图三两位人物领导的哪一场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序幕?图四人物一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他追求民主政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民族复兴独立自主)

材料三: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3)材料三中,建国初期,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运动是什么?

(民族强盛壮丽篇章)

材料四: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4)材料四中,“根本转型”的内涵指的是什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20世纪90年代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掩卷长思传承精神)

(5)无数优秀中华儿女、志士仁人前赴后继,汇聚成伟大的民族精神。今天,我国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可以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中汲取和弘扬哪些精神呢?

 

 

查看答案

“丝绸之路”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回眸)

材料一: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1)由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的史实。并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

材料二:如图标志着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材料三:英国想当世界霸主,做的是海洋文章。……在其海洋称霸的3个世纪中,英国获得了遍及全球的海外殖民地,面积比它本土大150倍。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与材料三所反映的海上活动性质有何不同?

(潮流逆转)

材料四: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在奏章中写道:“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

(3)材料四的奏章反映的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当代聚焦)

材料五: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经济特区……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材料六:“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

(4)请写出两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对比材料五、六,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现实思考)

材料七:截止2015年4月15日,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57个。涵盖除美国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除日本之外的主要东方国家。

(5)材料七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

 

 

查看答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 5%下降到 3%;同一时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 30%下降到 13%;而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 的 15%上升到 72%.这种现象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  )

A. 促进了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

B. 使大量的工人失业

C. 使科学技术各领域相互渗透

D.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题中的“一团糟”和“独特实验”分别是指

A. 经济大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经济大危机苏联的五年计划

C. 二战后经济衰退赫鲁晓夫的改革

D. 二战后经济衰退美苏对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