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阅读下列...

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危亡屈辱沧桑)

材料一:如图一、图二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图一中的“废墟”是哪次侵华战争造成的?图二反映了日军哪一暴行?

(民族觉醒举步维艰)

材料二:如图三、图四

(2)材料二中,图三两位人物领导的哪一场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序幕?图四人物一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他追求民主政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民族复兴独立自主)

材料三: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3)材料三中,建国初期,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运动是什么?

(民族强盛壮丽篇章)

材料四: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4)材料四中,“根本转型”的内涵指的是什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20世纪90年代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掩卷长思传承精神)

(5)无数优秀中华儿女、志士仁人前赴后继,汇聚成伟大的民族精神。今天,我国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可以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中汲取和弘扬哪些精神呢?

 

 

(1)第二次鸦片战争;南京大屠杀。 (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维新变法运动);三民主义。 (3)三大改造的完成(或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就: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或港澳回归)。 (5)面对国家危难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乐观主义精神,为国家和民族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等等。 【解析】 (1)根据图一中的“废墟”可知是圆明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图二反映的是日军1937年制造的南京大屠杀。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两位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图四人物是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序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知,材料三中,建国初期,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运动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4)根据材料四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本转型”的内涵指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20世纪90年代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取得的成就是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历史中汲取和弘扬的精神,有面对国家危难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乐观主义精神,为国家和民族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丝绸之路”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回眸)

材料一: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1)由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的史实。并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

材料二:如图标志着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材料三:英国想当世界霸主,做的是海洋文章。……在其海洋称霸的3个世纪中,英国获得了遍及全球的海外殖民地,面积比它本土大150倍。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与材料三所反映的海上活动性质有何不同?

(潮流逆转)

材料四: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在奏章中写道:“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

(3)材料四的奏章反映的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当代聚焦)

材料五: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经济特区……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材料六:“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

(4)请写出两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对比材料五、六,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现实思考)

材料七:截止2015年4月15日,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57个。涵盖除美国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除日本之外的主要东方国家。

(5)材料七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

 

 

查看答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 5%下降到 3%;同一时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 30%下降到 13%;而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 的 15%上升到 72%.这种现象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  )

A. 促进了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

B. 使大量的工人失业

C. 使科学技术各领域相互渗透

D.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题中的“一团糟”和“独特实验”分别是指

A. 经济大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经济大危机苏联的五年计划

C. 二战后经济衰退赫鲁晓夫的改革

D. 二战后经济衰退美苏对峙

 

查看答案

根据所学知识,正确填写下列思维导图。图中①②应该是

 

A. ①巴黎和会②《九国公约》

B. ①雅尔塔会议②《九国公约》

C. ①巴黎和会②《辛丑条约》

D. ①雅尔塔会议②《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以关爱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尊重,维护人的严和价值为基本蕴含的人文情怀,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之一。以下集中体现了人文情怀的是

A. 瓦特改良蒸汽机,爱迪生研制碳丝灯泡,乔布斯研发iphone

B.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苏联入侵阿富汗,9•11事件

C. 霍金提出黑洞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牛顿发现三大定律

D. 墨子提出兼爱非攻,莎土比亚赞扬人性高贵,我国坚持以人为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