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13、14世纪,欧洲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是( ) A. 农民 B. 领主 ...

在13、14世纪,欧洲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是(  )

A. 农民 B. 领主 C. 商人 D. 富裕农民、骑士和乡绅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因此D项正确;农民不是当时农村富有生气的阶级,排除A项;13、14世纪庄园制逐渐衰落和瓦解,领主不是当时农村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排除B项;商人当时发展成为城市居民,不是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排除C项。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秦灭六国的起止时间:

(2)秦末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3)秦朝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在政治上、军事上采取什么措施?

 

查看答案

材料一

(1)以图中提示的A、B、C、D的顺序将战国时期这些国家的名称写出来?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三次战役是什么?

材料二

(3)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1)材料一图片中三位人物分别属于哪个学派?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了怎样的学术繁荣局面?

(2)请介绍孔子的主要主要思想成就

(3)材料二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卫鞅在哪个国家进行变法?目的何在?

(4)商鞅何时、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5)从卫鞅变法中给你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材料二、他和他儿子一起,带领人们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图一名称是                ,反映了青铜制造的哪个特点?                  

图二名称是                      反映了青铜制造的哪个特点?              

在铸造技术上,采用什么方法?

(2)写出材料二的水利工程名称,是谁主持修建的?该工程的修建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

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  )

A. 秦朝统一全国,生活安定 B. 秦朝法律残暴

C. 当时市场竞争激烈 D. 日常生活提倡文明礼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