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材料一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1)材料一图片中三位人物分别属于哪个学派?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了怎样的学术繁荣局面?

(2)请介绍孔子的主要主要思想成就

(3)材料二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卫鞅在哪个国家进行变法?目的何在?

(4)商鞅何时、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5)从卫鞅变法中给你什么启示?

 

(1)分别是:孔子是儒家学派,老子是道家学派,韩非是法家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孔子思想成就:1.核心思想是“仁” 2.主张以德治国 3.实行德政 (3)“卫鞅”指的是商鞅,在泰国进行,目的:富国强兵 (4)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 (5)变法能使国家强大,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发展强大。(言之有理)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三位人物分别孔子是儒家学派,老子是道家学派,韩非是法家学派;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在思想方面的主要成就有核心思想是“仁”; 主张以德治国;实行德政。 (3)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文中“卫鞅”指的是商鞅,他是在秦国实行的变法,目的是富国强兵。 (4)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经过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结合所学分析概括可知,变法能使国家强大,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发展强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材料二、他和他儿子一起,带领人们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图一名称是                ,反映了青铜制造的哪个特点?                  

图二名称是                      反映了青铜制造的哪个特点?              

在铸造技术上,采用什么方法?

(2)写出材料二的水利工程名称,是谁主持修建的?该工程的修建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

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  )

A. 秦朝统一全国,生活安定 B. 秦朝法律残暴

C. 当时市场竞争激烈 D. 日常生活提倡文明礼貌

 

查看答案

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

A. 西起辽东,东到陇西 B.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 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 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查看答案

秦朝的都城是(     

A. 镐京 B. 洛邑 C. 咸阳 D. 阳城

 

查看答案

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投资环境的问题。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于( )

A. 齐桓公称霸 B. 陈胜、吴广起义 C. 黄巾起义 D. 晋楚争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