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材料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A 【解析】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可知是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英国等国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但被清政府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故A符合题意。《北京条约》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故B不符合题意。《辛丑条约》签订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故C不符合题意。《马关条约》签订于甲午中日战争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某历史小组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方案,请你参与。

(文字篇)

材料一

图A: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B:统一文字

(1)材料一图A中的文字被称为什么?图B的文字统一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统一文字的重要历史意义。

(思想篇)

材料二  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学说重新活跃起来。……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颁诏正式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从此,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并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

(2)材料二“诸子百家”中儒家的创始人是谁?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这使得儒家思想从此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取得了什么地位?

(科技篇)

材料三  “中国东汉的蔡伦……从而引起中国以及世界在传播的媒介技术方面,发生历史上第一次革命性的重大变革。蔡伦以其发明,成为改变世界面貌,特别是改变世界文化面貌的中国第一位伟大发明家

——刘光裕

(3)材料三中蔡伦的成就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其成就的重要意义。

(艺术篇)

材料四  见下图

(4)材料四的书法作品是谁的代表作?他被后人誉为什么?

(5)通过以上问题探究,请谈谈当代青年学生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古往今来,我国一直重视监察制度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如下图)

材料二  武帝元丰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秋六百石,员十三人

——《汉书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刘秀建立东汉后,大力加强了监察工作。……东汉初期的监察在职能上,即整肃吏治、打击贪赃枉法上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中国反腐倡廉网

材料四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兢《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五  2018年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正式揭牌。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将为反腐败工作开创新局面提供重要政治保障,在国家机构建设史和纪检监察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8年3月26日求是网

(1)依据材料一的示意图,秦朝在中央设置的哪一官职掌管监察事务?其决断权由谁来掌控?

(2)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采取的哪项措施?从材料看,“刺史”的职能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加强监察的措施。

(3)根据材料四,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五,回答我国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有什么深远意义?

(4)纵观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查看答案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中哪一措施直接导致该局面的出现?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根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北魏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迁都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跋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魏书》

(2)材料四中,孝文帝为迁都提出了哪些理由?当时把都城从哪里迁到哪里?迁都后,孝文帝又进一步推行了哪些汉化措施?

(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这两个事例对我国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启示?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齐民要术·种谷》写到:“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材料折射出贾思勰这一观点的核心是

A. 农业生产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B. 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

C. 农业生产要多种经营和商业生产

D. 农、林、牧、副、渔等方面协调发展

 

查看答案

“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

①中原人大量南迁

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统治者的重视

④自然条件优越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