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交流促进发展,开放带来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交流促进发展,开放带来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1)汉朝时的西域是指哪里?张骞是哪年“始开西域之迹”的?

材料二

(2)材料二中这条古丝绸之路起点A在中国古代的哪个城市?通过丝绸之路最远可以到达哪一大洲?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材料三  中国的冶金、凿井、养蚕等手工技术传到西方。西域的汗血马、葡萄、苜蓿、胡瓜等也传入中原。西汉王朝的影响直至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

(3)根据材料三西汉与西域经济交流的情况,你能看出有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什么?

 

(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时间:公元前138年。 (2)长安; 欧洲; 作用:促进东西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3)特点:从西域输入的都是农产品、畜牧产品,而西汉输出的则有手工业生产技术。说明了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先进地位。(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时期,西域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张骞是于公元前138年“始开西域之迹”的。 (2)依据材料二中地图和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西亚,再到欧洲。所以,“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就是长安,丝绸之路最远到达欧洲。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是东西方交往的桥梁。 (3)依据材料三“中国的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传到西方;西域的良种马、葡萄、苜蓿、石榴等也传入中国。西汉王朝的影响直到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可知,从西域输入汉朝的都是农产品、畜牧产品,而西汉输出的则有手工业生产技术。这说明了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先进地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请根据提示列举相关内容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这一文字是    

(2)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3)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4)华佗模仿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     ,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查看答案

“时势造英雄”,请根据题意列举相关人物

(1)被称为“人文初祖”的中华文明的创始者是    

(2)中国历史上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3)商鞅受到     的重用,推行改革,提振国力。

(4)战国末期的     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查看答案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改正

(1)为巩固“普天之下”的王土,西周统治者实行禅让制。( )

改正:

(2)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

改正:

(3)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圆形方孔钱。( )

改正:

(4)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战役是官渡之战。( )

改正:

 

查看答案

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

A. 208年,赤壁之战

B. 220年,曹丕称帝

C. 221年,刘备称帝

D. 222年,孙权称王

 

查看答案

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 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