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改正 (1...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改正

(1)为巩固“普天之下”的王土,西周统治者实行禅让制。( )

改正:

(2)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

改正:

(3)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圆形方孔钱。( )

改正:

(4)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战役是官渡之战。( )

改正:

 

(1)错误;将“禅让制”改为“分封制”。 (2)正确。 (3)错误;将“圆形方孔钱”改为“ 五铢钱 ”。 (4)错误;将“官渡之战”改为“赤壁之战”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对辽阔的疆域的统治,周天子实行分封制。故题干表述错误,应将“禅让制”改为“分封制”。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故题干表述正确。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圆形方孔钱是秦朝统一使用的货币。故题干表述错误,应将“圆形方孔钱”改为“ 五铢钱 ”。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历史上称为赤壁之战。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则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西川。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故题干表述错误,应将“官渡之战”改为“赤壁之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

A. 208年,赤壁之战

B. 220年,曹丕称帝

C. 221年,刘备称帝

D. 222年,孙权称王

 

查看答案

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 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查看答案

新疆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A. 西汉时设立西域都护

B. 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

C. 唐朝设立北庭都护府

D. 清朝时设立伊犁将军

 

查看答案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许多来自古代中原地区的丝织品,请判断新疆地区使用中原丝织品,最早可能是在(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B. 东汉医学家华佗被尊称为“医圣”    C. 老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D.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