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文中的记载是下列哪一位人...

“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文中的记载是下列哪一位人物的发明(   )

A. 蔡伦    B. 毕升    C. 李时珍    D. 爱迪生

 

A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A项符合题意;北宋匠人毕昇,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成了活字印刷术。B项不合题意;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C项不合题意;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有一千三百多项发明,被称为发明大王。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记载的是(   )

A. 老子的言论    B. 孔子的言论    C. 庄子的言论    D. 孟子的言论

 

查看答案

探究一:

以下是秦朝建立后,全国上下都遇到不少麻烦,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怎么解决?请分别写出具体措施。

情景1:丞相王绾说:“现在天下初定,应该实行分封制。”廷尉李斯说:“不行,当初周就是因为分封,诸侯的权力太大,造成长年战争的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他们都说自己的建议好,向秦始皇推

情景2:原齐国的赵二拿着一串钱(刀币)来到街上,准备买牛,可是他发现街上的人进行买卖时争吵不休,原来他们拿着各自的钱,谁也不愿意接受对方的钱。赵二看了看手中的刀币叹了口气,丧气地走了。

情景3:王五(原魏国人)到街上买了二尺布,可回到家里自己一量不足两尺。于是他去找卖布的老板退货,可老板(原秦国人)坚持认为自己给足了尺寸,坚决不退……

情景4:秦始皇发布了一封诏书,到南方(原楚国),但这里的官吏却看不懂诏书的内容。

 

情景5: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请指出秦朝的疆域范围。

探究二: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同学们现在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以后也要像汉武帝那样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汉武帝的有关知识。

(1)为实现思想上统一,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武帝采取此项措施产生什么影响?

(2)汉武帝时期的主父偃提出了一项建议?

(3)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什么钱币?

(4)为强化监察制度,在地方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5)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采取了什么行动?

(6)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什么时期?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凯撒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传入的?为开辟这一通道做出了最杰出贡献的人物是谁?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精神品质?

(2)请参照材料二地图将这条重要通道的起点A与终点B的地名填在方框内。

(3)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通这条要道的重要意义。

(4)经过这条通道,诞生于古印度的哪一种宗教传入我国?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次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帝曰:“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1)材料一中所述的是历史上哪次改革?发生在什么时间?概括此次变法的主要内容?这次变法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的“帝”指谁?体现了哪一项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除该项措施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此次改革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3)通过对材料二的分析,你认为古代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4)根据上述问题以及当今社会,请你谈谈改革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下列与祖冲之有关的科技成果是

A. 撰写了《齐民要术》

B. 发明了“麻沸散”

C. 创编了“五禽戏”

D. 创制出《大明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