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侧考古发现的实物是在殷墟发现的刻有文...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侧考古发现的实物是在殷墟发现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它是古代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 它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C. 它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D. 它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

 

B 【解析】 依据材料所给信息“下列考古发现的实物是在殷墟发现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不恰当”和图片信息可知,该文字是甲骨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对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它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B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该说法不准确,研究商周的历史甲骨文不是唯一途径,出土文物也是研究途径之一,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是对甲骨文的正确描述,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下列与周统治“长久”有关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禅让制 D. 皇帝制度

 

查看答案

成语“桀犬吠尧”“助纣为虐”中的“桀”和“纣”分别是哪一朝代的暴君(    )

A. 夏、商    B. 商、西周    C. 春秋战国    D. 夏、西周

 

查看答案

“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材料中“轩辕”指的是:(    )

A. 大禹    B.     C. 黄帝    D. 炎帝

 

查看答案

在学完“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 制作青铜器皿

C. 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    D. 烧烤食物

 

查看答案

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材料一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下面的示意图。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示意图中A段 “降到谷底”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对当时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什么重要的影响?

(2)材料一图中B段,中华民族先进的仁人志士为了救国救民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这一时期哪一重大事件“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这一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开始学制度”的代表人物(列举两位)及其领导的历史事件?为了 “彻底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标举了哪两大口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