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起义中涌现的杰出女英雄是 A. 章西女王 B. 玻利瓦尔 ...

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起义中涌现的杰出女英雄是

A. 章西女王    B. 玻利瓦尔    C. 圣女贞德    D. 克莱武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遭受英国的殖民统治,在1857年到1859年发生了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起义中涌现出的杰出女英雄是章西女王,她领导起义军抗击英国军队,表现出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故A符合题意;玻利瓦尔是“南美的解放者”,故B不符合题意;圣女贞德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故C不符合题意;克莱武是英国的殖民头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某历史小组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方案,请你参与。

(文字篇)

材料一

图A: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B:统一文字

(1)材料一图A中的文字被称为什么?图B的文字统一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统一文字的重要历史意义。

(思想篇)

材料二  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学说重新活跃起来。……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颁诏正式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从此,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并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

(2)材料二“诸子百家”中儒家的创始人是谁?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这使得儒家思想从此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取得了什么地位?

(科技篇)

材料三  “中国东汉的蔡伦……从而引起中国以及世界在传播的媒介技术方面,发生历史上第一次革命性的重大变革。蔡伦以其发明,成为改变世界面貌,特别是改变世界文化面貌的中国第一位伟大发明家

——刘光裕

(3)材料三中蔡伦的成就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其成就的重要意义。

(艺术篇)

材料四  见下图

(4)材料四的书法作品是谁的代表作?他被后人誉为什么?

(5)通过以上问题探究,请谈谈当代青年学生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成皋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在上述“有名的大战”中,“弱者”战胜强者的共同策略是什么?在材料一图所示“大战”中,强者是指哪一方?弱者是怎样战胜强者的?

材料三   公元前202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

材料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材料三叙述的是哪两次战役?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第二次战役之后形成了什么历史局面?

(3)材料四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当时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是什么?实现了吗?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不同的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开拓进取。据此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商鞅之法,良法也。……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二   (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引自《魏书》

材料三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1)材料一中提到了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改革措施?毛泽东对于商鞅变法持怎样的态度? “商鞅之法,良法也”,请简要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你认为魏主是指谁?材料反映了他改革的哪些措施?你认为这一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你认为商鞅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你认为材料中两位改革者有何共同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查看答案

《齐民要术·种谷》写到:“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材料折射出贾思勰这一观点的核心是

A. 农业生产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B. 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

C. 农业生产要多种经营和商业生产

D. 农、林、牧、副、渔等方面协调发展

 

查看答案

下列砖画山上于甘市嘉格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图法制作系惯与烙饼

A. 江南开发

B. 民族交融

C. 政权并立

D. 经济重心南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