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开拓...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开拓进取。据此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商鞅之法,良法也。……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二   (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引自《魏书》

材料三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1)材料一中提到了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改革措施?毛泽东对于商鞅变法持怎样的态度? “商鞅之法,良法也”,请简要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你认为魏主是指谁?材料反映了他改革的哪些措施?你认为这一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你认为商鞅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你认为材料中两位改革者有何共同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措施: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态度:赞赏(言之有理即可)。 影响: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或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或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 (2)孝文帝 (或拓拔宏);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汉姓。 意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 (3)含义:治理国家不能墨守成规,应该勇于创新。都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或都具有远见卓识的目光、或都有积极进取之心)(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奖励生产;奖励军功,促进了秦国战斗力的增强,毛泽东赞赏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或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 (2)根据材料二“(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提供的信息,魏主是指孝文帝,材料反映了他采取的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汉姓等措施,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3)依据材料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你认为商鞅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治理国家不能墨守成规,应该勇于创新。材料中两位改革者都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远见卓识的目光,积极进取之心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齐民要术·种谷》写到:“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材料折射出贾思勰这一观点的核心是

A. 农业生产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B. 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

C. 农业生产要多种经营和商业生产

D. 农、林、牧、副、渔等方面协调发展

 

查看答案

下列砖画山上于甘市嘉格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图法制作系惯与烙饼

A. 江南开发

B. 民族交融

C. 政权并立

D. 经济重心南移

 

查看答案

“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

①中原人大量南迁

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统治者的重视

④自然条件优越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是小华整理的学习笔记,请你根据笔记内容,概括他的学习主题(  )

A. 江南的开发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查看答案

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里的“他”是

A. 汉武帝    B. 董仲舒    C. 卫青    D. 张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