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兹宣告: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兹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入上述宣言。1942年1月1月签字于华盛顿。

——摘自北师大版《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当前,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中,世界发展也面临着国际金融秩序震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能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恶化,毒品泛滥,世界性难民问题日益突出等诸多风险与挑战。

——摘编自时事政治资料

(1)材料一中的“本宣言”是指什么?该宣言的签署及发表对于“战胜希特勒主义”、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何重大意义?

(2)要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材料一中各国应对危机的何种策略或方式最值得借鉴?

 

(1) “本宣言”是指1942年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意义:《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为创建联合国组织奠定了基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2) 加强各国之间的团结与合作,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和时间结合课本所学可知,这里的“本宣言”指的是1942年1月1日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为创建联合国组织奠定了基础等等。 (2)材料一的内容体现的各国在面临共同问题的时候走的是合作之路,所以要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也应该加强各国之间的团结与合作,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下列并结合所学知识,回谷问题。

    材料一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晨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粮食供应困唯,苏联府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你为“斯大林式”,据苏联官统计,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地,大力加强国家寻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对外贸易趋向活跃,人民生活水得到恢复和改善。新政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包机,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斯大林时期国家经济政策发生的变化。简析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2分)你谈谈罗斯福新政带来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斯大林模式与罗斯福新政有何相同点?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法国经济学家保罗·德·卢西埃在189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一书中写道:“法国士兵的背包里装的都是芝加哥生产的牛肉罐头”,“美国已从一个令人好奇的东西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惧的东西”。

材料二  ……欧洲对美国的担忧一直持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并未对欧洲发动进攻,也没有在经济上将欧洲挤垮,是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面对战争的惨痛后果,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四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15)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五  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营,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交战双方把研制的新式武器投入战场。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资破坏和人员伤亡.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取得的令欧洲人“好奇”的发明。

(2)材料二中的“欧洲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依据是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一战每天死亡人数与过去战争相比有何特点。试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

 

查看答案

    革命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可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

——海斯、穆恩、韦兰《全球通史》

材料二  2009年2月12日,奥巴马参加林肯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并表示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中国网援引英国广播公司报道

材料三  俄国1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材料四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何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

(2)材料二中,奥巴马特别感激林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依据俄国1861年改革的有关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三中两种认识的基本依据。

(4)材料四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首要目标”,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5)美、日两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不能成立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末,在电脑的关键部件和软件方面,美国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到1999年底,网络经济产值达5239亿美元,成为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

A. 全球化    B. 信息化

C. 工业化    D. 单一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