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列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下列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都有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    B. 都损害了中国的权益

C. 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D. 都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A 【解析】 试题本题结合三个条约内容找共同点。《辛丑条约》没有割占中国领土和开埠通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没有划定使馆界;《南京条约》《辛丑条约》没有允许在通商口岸租地设厂的内容。三个条约都有赔款的内容,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历史人物中,既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又是著名的洋务派代表的是    (  )

A.     B.     C.     D.

 

查看答案

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共产党和国民党是两个关键的政党。他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政局和前途。

(1)根据所学内容及表格信息提示,在下列表格的空白处填上恰当内容。

材料: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2)指出国共第二次分裂时期,解放军走向战略反攻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摘自毛泽东1946年与斯特朗的谈话

(3)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摧垮南京国民政府的战役又是什么?

(4)你觉得国共两党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解放前,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

材料二:“只要有人能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出去,不论他是哪一阶层的人,我都愿意把我自己所有的力量给他,并且我愿意无条件的听命于他。”

——张学良

材料三: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等后退。

——第二九军司令部

(1)东北人民“苦难十四年”开始的标志事件是1931年的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张学良为劝谏蒋介石抗日,发动了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解决方式是什么?

(3)日本帝国主义曾疯狂侵略中国。请分别列举“十四年”间国民党和共产党抗日的战役一例。

(4)材料三涉及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什么的开始?

(5)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时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什么会议?把什么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完成相应的填空。

A、           B、           C、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的目的。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3)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认为“一切要其大成”在于改变什么?

材料四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器,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四,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从此中国完全陷入了什么社会的深渊?

 

 

查看答案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

A. 1945年8月15日

B. 1945年9月2日

C. 1945年8月6日

D. 1945年9月3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