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完成相应的填空。

A、           B、           C、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的目的。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3)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认为“一切要其大成”在于改变什么?

材料四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器,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四,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从此中国完全陷入了什么社会的深渊?

 

 

(1)A:火烧圆明园;B:甲午中日战争;C:新文化运动 (2)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3)在变官制 (4)鸦片战争(或《南京条约》的签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辛丑条约》的签订);半殖民地半封建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火烧了圆明园,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表文章,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根据材料二“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的目的是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3)根据材料指“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的信息可知,梁启超认为“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他和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领导了戊戌变法。 (4)结合材料四“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器,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上升”了”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开始“沉沦”的事件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是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从此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

A. 1945年8月15日

B. 1945年9月2日

C. 1945年8月6日

D. 1945年9月3日

 

查看答案

被严复评价为“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沿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的废科举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科举制的废除是在

A. 唐朝

B. 清朝

C. 中华民国

D. 三国两晋南北朝

 

查看答案

某电视台将摄制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宣传片,栏目组要实施拍摄反映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场景,应到(  )

A. 遵义    B. 吴起镇    C. 会宁    D. 延安

 

查看答案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查看答案

民谣亦能证史。江西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吴起会师

B. 井冈山会师

C. 会宁会师

D. 甘肃会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