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往今来,许多大大小小的民族曾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各民族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往今来,许多大大小小的民族曾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各民族之间关系难以割断又错综复杂。中国各民族间的关系从本质上看,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过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越来越多的接触,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力,尽管历史上各民族间有友好交往,也有兵戎相见,历史上也曾不断出现过统一或分裂的局面,但是各民族间还是互相吸收、互相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伟大祖国,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摘自罗贤佑《中国民族史纲要》

(1)我国古代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是谁?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北魏孝文帝。(或拓跋宏) (2)[答案示例] 观点一:中国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论述: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的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东汉、魏、晋时期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氐、羌、鲜卑等逐渐南迁,少数民族占北方山西,陕西人口的将近一半。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皇帝苻坚汉族文化修养很高,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进行改革,那时候北方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5世纪时,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推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交融,汉语成了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促进民族交融。 综上所述,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 (观点:中国的发展或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论述选2点论述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观点二:民族交融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主流。 论述:中国历史从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开始,经过各民族间友好交往或兵戎相见,各民族间互相吸收、互相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今天的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4世纪后期,氐族苻坚建立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进行改革,北方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推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交融,汉语成了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促进民族交融。综上所述,各民族在交往过程中互相吸收、互相依存。民族交融成为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主流。 (论述选2点论述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观点三:互相学习促促进民族融合。 论述:4世纪后期,氐族苻坚建立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进行改革,提倡(学习)儒学,北方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向汉族学习推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交融,汉语成了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促进民族交融。(能举汉族学习其它民族的事例亦可) 所以说,民族间互相吸收,进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推行了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发展。 (2)依据题干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我提炼的观点是互相学习促进民族融合;4世纪后期,氐族苻坚建立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进行改革,提倡(学习)儒学,北方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向汉族学习推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交融,汉语成了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促进了民族交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天子巡行诸侯的国家叫巡狩,诸侯朝见天子叫述职。诸侯朝见天子。诸侯服从天子,对天子尽义务。诸侯一次不来朝见天子就降低他的爵位,两次不来朝见天子就削减他的封地、三次不来就消灭。)

——《孟子·告子》

材料二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始皇说:“以前,天下人都苦于连年战争无止无休,就是因为有那些诸侯王。)                   

——《史记·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叫什么?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从材料二中可看出,秦始皇认为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诸侯王的存在,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该措施的实行对我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反映了汉初政治上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思想的碰撞)

材料一  战国时期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思想的实践)

材料二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想的一统)

材料三  儒学占据正统思想地位,必然黯淡了其他学派的光芒,久而久之,原本一些很有特色的思维方式不仅不能光大,甚而渐渐失传,大大压缩了中国人的哲学思维空间。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表格中内容所呈现的历史现象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新皇帝”是谁?他创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占据正统思想地位”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思想的一统”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秦惠王把商君五马分尸示众,说:“不要像商鞅那样谋反!”于是就诛灭了商君全家。)

——《史记·商君列传》

(1)商鞅是在谁的支持下进行变法的?

(2)小历认为,商鞅被车裂而死,说明变法失败了。你是否赞同他的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是指

A. 锺繇    B. 胡昭    C. 王羲之    D. 顾恺之

 

查看答案

与信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缀术》”“南朝杰出科学家”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 仓颉    B. 嫘祖    C. 祖冲之    D. 周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