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绘制和解读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下图是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年代尺,对此解读正...

绘制和解读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下图是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年代尺,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大力支持

B. 抗日战争历时14年,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牺牲

C. 抗战胜利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首次获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D.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 【解析】 依据年代尺上的时间,结合课本所学,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5年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中国人民英勇抗战,取得了胜利;1945年历时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B项符合题意。ACD也是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但是年代尺上的时间、事件无关。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随着错综复杂的博弈,20世纪初欧洲列强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以下图示符合当时形势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下图所示刊物创办的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A. 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B. 清政府宣布实行“立宪”和“新政”

C.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精神面貌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D. 五四运动后,中国人开始用新眼光看世界

 

查看答案

“彝海结盟”讲述的是1935年中央红军进入川西彝族聚居区,刘伯承与当地首领歃血为盟的事,是民族团结的一段佳话,它发生于

A. 长征期间

B. 北伐期间

C. 五四期间

D. 辛亥期间

 

查看答案

冲突・结盟・共赢

材料一 

这场战争中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即达900万,另有2000多万受伤,350万成为终身残废,饿死、病死者大约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约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大量的房屋、铁路、桥梁、工厂、农田遭到破坏。纯粹从经济角度估计,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8年。

——摘编自吴于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1)材料一漫画中的现象是由哪一历史事件引发的?这一事件导致了什么战争?依据材料一,概括这场战争的影响。

材料二  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卷入战争,参战人员1.1亿,双方死伤0.9亿,直接经济损失40000多亿美元。

(2)材料二中的表格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请说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联合国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现代国际关系史》

(3)材料三中“新的世界格局”指的是什么?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什么变化?

材料四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全智《“冷战”史》

材料五  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

——摘自新华网

(4)材料四中的“建立‘世界新秩序”,和材料五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有何不同?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查看答案

工业・交通・城市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东部海岸城市迅速实现区域城市化,东北部城市的繁荣为西部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由于运输条件改善,运河和铁路快速兴建,贸易、商业发展迅速等因素,移民在西部进行的开发带动了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农业的革命提高了农业产出的效率,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就转向西部去寻找新的可开发的土地,其中一部分来到城市找工作,成为推动西部城市发展的一支力量。尽管内战前的美国还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城市化国家,战前的三十年时间却是美国城市发展速度最快的三十年。

——摘编自董革非著《美国城市化进程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1)依据材料一,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画“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画”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画“○”

①19世纪上半叶,轮船和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应用,使东部向西部移民进程加速。

②美国农业革命解放的大量劳动力,成为推动西部城市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③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美国社会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④美国内战前,其城市发展速度很快,已成为一个真正的城市化国家。

材料二  20世纪初传统有轨电车运营里程数(千米)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说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材料三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在钢铁、汽车、船舶、电器等许多重要生产领域,日本都名列世界前列。日本在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完成了汽车普及化。到1992年7月,日本各类汽车的总拥有台数已达到6000万台,不但导致空气污染,而且交通拥堵日趋严重。

——摘编自李蓉蓉、郭惠斌等著《日本的城市化过程分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汽车普及化的原因,并谈一谈汽车普及化对日本的影响。

材料四  1994年,加拿大环保学者克里斯・布拉德肖首次提出了“绿色交通体系”的概念,并对绿色交通工具进行优先性排级,依次是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共乘车、单人驾驶自用车。绿色交通旨在减少个人机动车辆的使用;提倡步行,提倡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减少高污染车辆的使用;提倡使用清洁干净的燃料与车辆。

——摘编自何玉宏《城市交通发展的绿色转向》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交通运输业推动城市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