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小华对欧洲历史非常感兴趣,他通过阅读下面这部作品可以了解到 ①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

小华对欧洲历史非常感兴趣,他通过阅读下面这部作品可以了解到

①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城

②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

③日耳曼人建立法兰克王国

④《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②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③日耳曼人建立法兰克王国④《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都与欧洲历史有关,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①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非洲的尼罗河流域,不属于欧洲历史,排除含①的ACD,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哪一地区

A. 里海

B. 黑海

C. 地中海

D. 爱琴海

 

查看答案

善于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某历史兴趣小组做了题为“现代节日与中国近代历史”的研究。下面是他们收集的资料,请你一起来研究。

(追根溯源)

(1)写出与以上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现代节日。

图一:        图二:        图三:       

(2)以上历史事件在中国上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感悟历史)

(3)每当这些特殊而又神圣的节日到来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这些为了中国革命而奋斗的先辈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查看答案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同呼吸共命运,为实现民族解放事业做出重大贡献,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

——北伐军歌《打到列强》

材料二:l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材料三: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材料四:备受瞩目的国共两党领导人会面于2017年11月1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登场,这是国民党主席洪秀柱首次以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身份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面。

(1)材料一中的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北伐的主要对象是谁?(写出三位)你认为北伐战争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共产党的通电和蒋介石的讲话出现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从这些话语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3)请举出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4)今天国共两党交往密切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口号和诗歌作为时代的印记,以特殊的方式记录历史跳动的脉搏,勾勒社会演进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山东、直隶一带的民间秘密组织,参加者多是农民、手工业者。他们练拳习武,朝廷反清活动。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打出了旗号,攻打当地教堂,揭开反帝运动的序幕。

材料二: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材料三: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义和团提出了什么口号?

(2)为实现材料二中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一事件后来是如何解决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三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认为:“西方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为求“船坚炮利”,洋务派开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请举出一例(答出企业名称)。

(2)材料二中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

(4)洋务派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来解决中国的问题。但学习的内容和目的有所不同。请概括地指出两者在学习内容上各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