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同呼吸共命运,为实现民族解放事业做出重大贡献,阅读下面...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同呼吸共命运,为实现民族解放事业做出重大贡献,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

——北伐军歌《打到列强》

材料二:l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材料三: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材料四:备受瞩目的国共两党领导人会面于2017年11月1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登场,这是国民党主席洪秀柱首次以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身份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面。

(1)材料一中的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北伐的主要对象是谁?(写出三位)你认为北伐战争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共产党的通电和蒋介石的讲话出现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从这些话语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3)请举出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4)今天国共两党交往密切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1)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人民群众的支持(任意一点即可)。 (2)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团结抗日,坚贞不屈,万众一心。(符合题意即可) (3)台儿庄战役。 (4)有利于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 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实现。(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北伐战争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人民群众的支持。 (2)根据材料二“1937年7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产党的通电和蒋介石的讲话出现在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之下。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从这些讲话中,可以感受到团结抗日,坚贞不屈,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如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今天国共两党交往密切有利于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实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口号和诗歌作为时代的印记,以特殊的方式记录历史跳动的脉搏,勾勒社会演进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山东、直隶一带的民间秘密组织,参加者多是农民、手工业者。他们练拳习武,朝廷反清活动。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打出了旗号,攻打当地教堂,揭开反帝运动的序幕。

材料二: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材料三: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义和团提出了什么口号?

(2)为实现材料二中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一事件后来是如何解决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三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认为:“西方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为求“船坚炮利”,洋务派开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请举出一例(答出企业名称)。

(2)材料二中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

(4)洋务派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来解决中国的问题。但学习的内容和目的有所不同。请概括地指出两者在学习内容上各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不可轻易放过。

——《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春愁难谴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漫画“洋人的朝廷”,如下图

(1)材料一中的“中国禁烟运动”是指什么事件?你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次战争对中国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的“去年”指的是哪一年?与之相关的这次战争结果怎样?这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的漫画出现在哪次战争之后?这次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条约的哪一项内容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悟?

 

查看答案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中国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英国。

错误:          ;    改正:         

(2)中国近代史上火烧圆明园的是八国联军。

错误:          ;    改正:         

(3)北伐战争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军政人才。

错误:          ;    改正:         

(4)八七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的原则。

错误:          ;    改正:         

 

查看答案

根据揭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3)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4)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