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史实(历史事实)、史料(历史材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史实(历史事实)、史料(历史材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进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在对华商品输出的同时,设立银行、兴修铁路、开矿工厂,进一步扩充在中国的经济势力。帝国主义还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三  “清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多方面的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四

 

 

 

 

图一:运动中的口号

图二:上海民众声援北京学生

图三:获得返校学生受到欢迎

 

(1)史实来源于史料。材料一、二为两则史料,都涉及了哪一史实?我们一般从背景、内容、性质、特点、影响等角度分析史实,你认为材料一、二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分析史实的?

(2)史实提炼为概念。材料三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洋务运动”的定义,请你写出洋务运动中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代表企业(各一例)。并依照这一定义概念的方式,从时间、目的和内容等方面, 写出“戊戌变法”的定义。

(3)史实形成于节点。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五四运动的重要节点。从图一推测这次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简述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4)上述关于史实、史料的特征给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哪些启示?

 

(1)史实:《马关条约》(或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争)。 角度:材料一:内容; 材料二:影响。 (2)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写出一例即可) 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写出一例即可) 定义:戊戌变法是康有为等人在19世纪末,为挽救民族危机,依靠光绪帝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变法运动。(言之有理即可) (3)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或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代表的正当要求、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因果关系:学生爱国斗争得到上海民众支持,北洋军阀被迫释放被捕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4)启示:利用史料理解史实;利用概念掌握史实;利用知识结构把握史实等。(答出1点即可,言之有理可给分)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史实来源于史料,材料一、二为两则史料,都涉及了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一从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材料二从《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来分析。 (2)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戊戌变法的定义是康有为等人在19世纪末,为挽救民族危机,依靠光绪帝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变法运动。 (3)依据所学可知,史实形成于节点。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间的因果关系是学生爱国斗争得到上海民众支持,北洋军阀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4)依据上述相关史实,结合所学可知,历史事实是真实可靠的史实,史料是对史实的这是的反映,我们应该利用史料理解史实;利用概念掌握史实;利用知识结构把握史实等,通过史实分析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救亡之星——中国抗日战争歌曲汇编》一书收录了3621首抗战歌曲,是目前收录抗战歌曲最全的书。下列作品会被收录其中的是

①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  

②鲁迅的《狂人日记》

③徐悲鸿的《愚公移山》    

④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A. ①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1899年,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了江苏南通大生纱厂。初期,厂子有长足发展;一战期间,有进一步发展;一战后,纱厂屡遭挫折,最后被吞并。对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最合理的解释是

A.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出现的民族工业

B. 近代的中国民族工业难以得到正常发展

C. 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D. 张謇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等教育机构

 

查看答案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实行新的土地政策,具体内容是

A. 平均地权    B. 打土豪,分田地    C. 减租减息    D. 耕者有其田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A. 近代化的探索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 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查看答案

学习历史要求我们思考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以获得合理的历史解释。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A

南昌起义爆发

清王朝土崩瓦解

B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中国民族工业处于崩溃边缘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