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分析题。 不忘初心,重走长征路,重温革命史。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

料分析题。

不忘初心,重走长征路,重温革命史。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同志们!我们党领导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进行的长征,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在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胡锦涛

(1)材料一诗词的作者是谁?“红军”为什么要“远征”?

(2)材料一中提到了红军远征过程中的哪些重大军事行动?(至少举出四项)

(3)红军从        出发开始长征,中途在贵州召开的生死攸关的转折性会议是        ,一、二、四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地点       

(4)长征胜利的意义?

(5)材料二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6年10月22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____周年的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什么精神?

 

 

(1)毛泽东;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 (3)江西瑞金遵义会议甘肃会宁 (4)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70;长征精神就是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团结友好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一是毛泽东在长征后所写的《七律·长征》;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战略转移。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提到了红军长征途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 (3)根据所学可知,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1月,在贵州召开的生死攸关的转折性会议遵义会议,1936年10月,一、二、四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 (4)根据所学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10月,一、二、四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至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来的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团结友好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就是长征精神,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料分析题

阅读日本侵华的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方消息)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下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人民网

材料二: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在宛平城外夜间演习,以“丢人”为名挑起了事端。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

材料四: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越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部编八年级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日清战争”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次侵华战争?“《下关条约》”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抗战局面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3)今年12月13是南京大屠杀___周年纪念日。当时日本侵略者在6周内屠杀中国军民________人。我国设立这样的日子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内容算算14年从何说起?

 

 

查看答案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历史漫画是历史的独特反映,你知道图1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吗?该事件的结果如何?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报纸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主要工具之一,你知道图2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吗?该事件的结果如何?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3)从图1到图2,蒋介石对日本侵略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查看答案

判断正误(对的打正确,错的打×,并改正。)

(1)太平天国定都长安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改正:

(2)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平等”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改正:

(3)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西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改正:

(4)刘伯承和邓小平率军挺进太行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改正:

(5)一战期间,中国的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改正: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们以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的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他们”包括(  )

①鲁迅

②聂耳

③徐悲鸿

④冼星海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A. 创办学堂

B. 编练新军

C. 兴办实业

D. 自强求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