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 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 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 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由此判断是欧洲列强希望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借“修约”名义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不符合史实,因为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了“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开放上海等为通商口岸;选项D不正确,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设立总理衙门;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的漫画发表在1858年10月2日的英国《笨拙》周刊上,标题为“John Leech”。一位大腹便便的清朝官员,身着朝服,双膝跪地,张开了大嘴:面前站着的一位矮小绅士正在把一卷条约(TREATY)向他口中塞去。下列内容符合漫画中的条约(TREATY)的是(   )

A. 外国商船、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B.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

C.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D.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查看答案

英国是近代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其根本原因是(   )

A. 虎门销烟对英国打击最为沉重

B. 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C. 有印度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

D. 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是世界殖民霸主

 

查看答案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句话反映了他(   )

A. 热爱和平的愿望    B. 对贪生怕死的鄙视

C. 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    D. 具有清正廉洁的优良品德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改编自《凤凰网》

材料三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经济上,秦汉统治者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摘自《“大一统”之梦》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思想的应用?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阅读材料二,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用何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

(3)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措施。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汉武帝听取了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4)在经济方面,“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秦始皇和汉武帝通过哪些措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5)概括两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共同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线路图

材料二  通过这条道路,汉代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摘自人教社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三  提起“一带一路”,有人认为只是外交行动,跟自己没关系,还有人觉得受益的都是外国人,距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其实,“一带一路”倡议的精神核心就包括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倡议提出5年多来,已经真真切切地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按要求填写相关知识。

图中①是汉时丝绸之路的起点      ;②是西汉设置的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2)丝绸之路开辟与西汉的谁有密切关系?他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3)汉通西域,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根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产生的重要影响。

(4)阅读材料三结合我们现实生活,说说“一带一路”“已经真真切切地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 的例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