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简编》中说,儒家学说是教人成为圣贤的学说,先“修己而后以...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简编》中说,儒家学说是教人成为圣贤的学说,先“修己而后以“安人”,在国家的治理上追求天下大同的王道理想;在思维方法上取中庸之道;在教育思想上追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下言论体现了儒家主张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尚贤、节用”

③“为政以德”

④“以法为教”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B 【解析】 依据题干“儒家主张”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①“仁者爱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主张,符合题意;②“尚贤、节用”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的主张,不符合题意;③“为政以德”是孔子的主张,符合题意;④“以法为教”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商鞅变法的诸项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哪一条?

A.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 实行县制

C. 奖励耕织,废除贵族特权

D. 限制工商业者活动

 

查看答案

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原始稻作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查看答案

小张在阅读课外书籍时,看到书中这样写道:“在商朝,贵族征讨其他国家胜利后往往举行祭祀,向祖先报捷。”如果要验证它的真实性,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是

A. 《史记》

B. 金文

C. 甲骨文资料

D. 铭文

 

查看答案

近现代各强国崛起的过程中,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千差万别,正确的经济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

材料二  从1928年开始,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方面,几乎把所有农民的土地都集中到集体农庄或国营农场,开展农业生产,收购的农产品由政府统一分配。工业方面,工厂主要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经营。苏联的经济建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从落后的 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这些成就为二战期间战胜法西斯德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苏联“一五计划”(1928-1932年)实施时期,正是西方经济一团糟的时期,面对这种糟糕的状况,美国借鉴了苏联的一些做法,顺利的渡过了难关。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开展了大规模的救济工作,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时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归纳这种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的“西方经济一团糟”指的是什么?当时领导美国人民渡过难关的总统是谁?其借鉴了苏联经济建设的什么做法?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对我国经济建设有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创新”的论述,可谓数次提及,掷地有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创新 

材料一 

(1)与图1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图2人物创立的革命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这一理论不断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

◆制度创新

材料二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作用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件有哪些?这三场革命体现了怎样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潮流?

◆科技创新

材料三  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工厂里机器在轰鸣,江河中轮船在航行,铁路上火车在奔驰……新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3)据材料三回答,材料中的“机器”使用的动力机是什么?材料中的“火车”是谁发明的?

(4)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创新能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