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好的歌曲往往负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阅读下列材料,回...

好的歌曲往往负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谁?中国人民开始当家做主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2)“跨过鸭绿江”的军队是什么?

(3)述部队出现了哪些英雄人物(举两例)。

材料三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4)材料三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

材料四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5)材料四中的一位老人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

 

(1)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 (2)中国人民志愿军 (3)黄继光、邱少云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邓小平南方讲话。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提高了,表现在推翻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翻身当家做了主人。 (2)依据材料二“……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词描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国鸭绿江抗美援朝的史实。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场上出现了很多英雄人物:宁可让大伙吞噬自己也不暴露目标的的邱少云;,有用自己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口的黄继光。 (4)依据材料三信息“一九七八、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大会是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依据材料四“—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问题;南方讲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

(2)材料一这一时期取得很多成就,请列举出工业和交通方面成就各一例。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后来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怎样的“严重失误”?

(4)针对材料二制定后,党中央发动的运动你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

(1)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农民获得的“红利”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

(4)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材料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材料三 “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回答邓小平怎样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的问题的?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如何形成的?结合历史知识,说说今天的台湾问题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3)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是怎样看待台湾回归这一问题的?

 

查看答案

“跳槽”一词因其新鲜、生动、俏皮,很快挤占了“换工作”“换单位”之类用语的位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更将其收编门下。其主要原因是

A. 就业制度的变迁

B. 养老保险试点

C. 医疗制度的改革

D. 信息技术的发展

 

查看答案

新中国走上世界舞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的史实,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D.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