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儒家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儒家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汉初多用武力有功之臣……不在六经。及武帝用董子之言,表章六艺……不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于是天下之士,靡然向风……于是而孔教之根址乃定。

——《梁启超全集》

材料二  辛亥革命……给予孔子儒学以巨大的冲击。但是……袁世凯宣布“整饬纲纪”,恢复学校“祀孔”“读经”,颁布《祭孔告令》,声称“……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一时尊孔复辟,甚嚣尘上……因此,“儒教不革命,儒学不转轮,吾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1)材料一中,“董子”是指哪一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董子之言”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的目的是什么?为了“造新国民”,近代中国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3)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请以“传承儒家优秀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复辟帝制;新文化运动。 (3)题目: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实现中国梦。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中华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统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形成和完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坚持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注重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不同优势,方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为行,从而教育引导每一个公民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及武帝用董子之言,表章六艺……不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于是天下之士,靡然向风……于是而孔教之根址乃定”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董子”是指董仲舒,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的正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的目的是复辟帝制;为了“造新国民”,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的题目是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实现中国梦;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中华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统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形成和完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坚持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注重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不同优势,方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为行,从而教育引导每一个公民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一旦……他们必将重开争夺之战,那个时候也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之时。

——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

材料二  鉴于美国所处的非常有利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美国的势力在1945年后便向外迅猛发展……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世界性的思想体系,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一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第一,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即美欧日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性主题不会根本逆转……各国战略将主要着眼于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王逸舟《关于多极化的若干思考》

材料四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材料一中,“争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写出一个“上一轮争夺”期间成立的“帝国主义联盟”的名称。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暂时休战”的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二中,“利益的严重冲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4)材料三中,“国际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局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的因素有哪些?

(5)材料四中,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怎样的中国方案?

 

 

查看答案

纵观历史,每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对此,中国科技人员再没有冷淡和怠慢……应该看到,经历了这70余年,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了。

——杨德才主编《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变动……较之以往更为剧烈、更为复杂,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始了外资在华大规模设厂浪潮。

——丁守和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于国家防御的目的……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CAS)。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

——(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编《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

材料四  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如果不能意识到这场变革的核心以及其中隐藏的潜能,或者没有找到应对之道,那么也许其他新的行业、国家和地区在新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会取而代之,获得领先地位。

——(德)乌尔里希•森德勒主编《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1)材料一中,“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大门”被“砸开”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有何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不平等条约有关?

(4)材料三中,“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的“重大进步”指什么?“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什么?

(5)针对材料四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你认为中国的“应对之道”是什么?

 

 

查看答案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法封建贵族之崩溃。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在1898年光绪皇帝与太后分享皇权合法性的情况下,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可以说,这是清末变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特殊的问题。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四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在秦”使“新军国图谋富强”的措施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孝文”为什么要“使其整体的汉化”?

(3)材料三中,“清末变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怎样理解“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5)综上所述,你认为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印度独立

③纳米比亚独立

④“非洲独立年”

⑤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斯大林在评价一次战役时说,这是德国法西斯军队覆灭的起点,德国人在大激战以后,已经不能恢复自己的元气了。这次战役是

A. 凡尔登战役

B. 诺曼底登陆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柏林战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