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吕思勉在《中国的历史》中写道:“从春秋的末期,久已寂寂无闻,入战国的初期,又国多...

吕思勉在《中国的历史》中写道:“从春秋的末期,久已寂寂无闻,入战国的初期,又国多内难。又因为僻处西陲,开化最晚,大家都有些瞧不起他。”“他”是指

A. 楚国

B. 秦国

C. 齐国

D. 魏国

 

B 【解析】 依据题干“从春秋的末期,久已寂寂无闻,入战国的初期,又国多内难。又因为僻处西陲,开化最晚,大家都有些瞧不起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地处西部边陲,开化最晚,所以“他”是指秦国,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国家不是开化最晚的国家,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纪录片《文明》于2018年3月1日首播,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代表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惊艳亮相。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

B. 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C. 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

D. 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查看答案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A. 周朝实行分封制

B. 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 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 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查看答案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材料一: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减少10万匹。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材料二:“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用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

(1)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中央和地方,至少四个)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3)材料二中“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更为可取的方面”分别指什么?

(4)由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材料一: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是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日

材料二:联军占领北京以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便继以私人抢劫。

 

——1900年瓦德西给德皇的信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各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在材料一这一历史事件中,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个国家名称及损失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材料二的结果如何?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4)通过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