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8年,英国生铁产量200万吨,到1870年增长到6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8年,英国生铁产量200万吨,到1870年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材料二:美国众多发明家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迅速赶上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

材料三:

材料四:1926年,中国勉强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仍以传统的展品生丝、茶叶、江浙绸缎、江西瓷器、福州漆器为主。不少展品获奖,但这些奖项并不代表着褒扬和反映我国当时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最新成就。“赛会得奖,实赖祖宗先人之荫庇,非我今日之德能。”

材料五:伴随着汽车数量的迅速膨胀,一方面,它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它在使用中所产生的尾气、噪声和废弃物也直接造成了环境污染。同时,它还加快能源的消耗,破坏环境,占据空间,阻塞交通,加大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思考,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19世纪末美国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

(2)材料三中图一、图二的发明者分别是谁?这两项发明所处的时代分别是什么?

(3)材料四说明当时的中国在社会发展上存在哪一严重问题?材料五反映了什么问题?

(4)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谈谈你得到什么启示?(2点即可)

 

 

(1)①英: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或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①图一斯蒂芬孙蒸汽时代②图二爱迪生电气时代 (3)①、科学技术停滞不前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4)(提示,须从积极和防范消极影响两个角度去谈,各)①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坚持科教兴国战略);②要趋利避害,让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人类。 【解析】 (1)依据材料一:1848年,英国生铁产量200万吨,到1870年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结合课本所学,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由材料二“美国众多发明家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美国在19世纪迅速赶上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结合课本所学,19世纪六七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国出现了众多的发明家,发明很多发明成果,促进了美国的迅速崛起;由此可知科举发明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依据材料三图一是蒸汽机车。结合课本所学,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以蒸汽机为动力,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图二是电灯。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在电器发明领域,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3)依据材料四“……但这些奖项并不代表着褒扬和反映我国当时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最新成就。赛会得奖,实赖祖宗先人之荫庇,非我今日之德能。”反映了我国经济方面成就不是最新的,而是祖先发明的。说明我国从古代科学技术停滞不前;由材料五“伴随着汽车数量的迅速膨胀”“另一方面,它在使用中所产生的尾气、噪声和废弃物也直接造成了环境污染。同时,它还加快能源的消耗,破坏环境,占据空间,阻塞交通,加大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等”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4)依据前面的材料一、二,工业革命中的科技发明促进了国家的进步,由此得出: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依据材料五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汽车,给人来带来很不不利影响,由此得出:要趋利避害,让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人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材料二:美国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的司法解释权。三者平等独立,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材料三: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自由而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一法律文献?这一法律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什么新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文献使美国建立的政体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近代中国也进行了类似的探索,请说出是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三文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三的法律文献思想的理论源于什么?

(4)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从以上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它们都是通过什么方式确立新制度的?三国新的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同时期的中国处在什么朝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又是什么?

(5)通过对以上材料和以上问题的学习思考,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得到了哪些认识或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它的开端是以一位伟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

材料二:

材料三: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界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指的是什么事件?其核心思想是什么?这个时代中“最完美的代表”是谁?

(2)材料二所示是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通道(写出名称)?西汉时为开辟此通道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谁?此通道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中从“彼此隔绝”到“联系在一起”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对世界有何重要影响?

(4)请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历史史实所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什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历史史实产生的相同影响又是什么?

 

 

查看答案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地反映中国古代社会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 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 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 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 反映强烈的人文主义追求

 

查看答案

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引起“又一次兴衰消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B. 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C. 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查看答案

19世纪晚期,内燃机被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气氛。内燃机还被美国人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把谷物收割的速度提高了几十倍,后来又推广到世界各地。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美国人发明了内燃机

B. 机器的噪音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C. 内燃机推动了工业生产

D. 内燃机推进了农业机械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