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甲午战争 B. 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解析】 依据题干所给信息“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英国打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卷入了资本主义的漩涡,开始遭受列强的侵略;中国的社会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项符合题意;A项的影响是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不符合题意;C项的影响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D项的影响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鸦片俗称大烟,又叫福寿膏,是一种麻醉毒品。现在你们班准备出版一期禁毒黑板报,在收集清朝禁烟运动的课程资源时.点击率最高的历史人物是

A. 魏源    B. 林则徐    C. 关天培    D. 陈化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材料二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材料三 “八国联军最初要求清政府定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十二名官员死罪,最后解决的办法是赐令庄王自裁;端王充军新疆;毓贤即行正法。在各省,从判处死刑直到仅仅加以谴责的官员共有119名。”

——《剑桥中国晚清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林则徐的什么决心?能证明他这一决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英国以这一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侵略的什么战争?清政府在这场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中的“甲午”是公元哪一年?清政府“割台湾、偿二百兆”是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的条款,对中国造成何影响?

(3)八国联军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长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1)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  这两大政治派别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先后开展了什么运动?

(3)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这两场运动分别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断之理……

材料二 保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材料三 热血洒东沟千载怒涛应揖伍;忠魂依北阕九原遗恨未平倭。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涉及哪位历史人物?

(2)材料一“此事”指的是什么事件?此事有什么意义?

(3)材料二中的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人物在哪次战争中牺牲的?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海防事关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维系着国家的命脉,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国家的兴衰与荣辱,彰显着国家的实力和尊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制驭外夷者,……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摘自《清史稿》

材料四 经过六十年建设,海军已发展成为由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岸防和陆战力量等组成的综合性军种,按照近海防御、远海防卫的战略要求,……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全面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远海机动和近海综合作战能力、维护海洋权益和战略通道能力,海军发展成为兵种齐全、核常兼备的现代化军种,海军建设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摘选自建国60年阅兵式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制驭外夷”方面的主要主张。(不得照抄原文)

(2)与材料二中吴元炳“重于水师”的奏议相对应,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件?由“藩篱尽撤”你会想到近代中国怎样的海防现状?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海军的特点。联系我国海军编队多次圆满完成远近海护渔护航任务以及“辽宁舰”航母正式列编的事实,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