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长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1)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  这两大政治派别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先后开展了什么运动?

(3)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这两场运动分别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1)李鸿章认为国家的贫穷和落后是因为科学技术不及西方;梁启超则认为是中国的政治制度落后于西方。 (2)洋务派和维新派。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运动。 (3)前者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后者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的不同:李鸿章认为这个的贫穷和落后是因为科学技术不及西方;梁启超则认为是中国的政治制度落后于西方。材料一代表了洋务派的思想,材料二代表了维新派的思想。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维新派开展了戊戌变法。这两场运动的积极作用: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断之理……

材料二 保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材料三 热血洒东沟千载怒涛应揖伍;忠魂依北阕九原遗恨未平倭。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涉及哪位历史人物?

(2)材料一“此事”指的是什么事件?此事有什么意义?

(3)材料二中的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人物在哪次战争中牺牲的?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海防事关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维系着国家的命脉,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国家的兴衰与荣辱,彰显着国家的实力和尊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制驭外夷者,……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摘自《清史稿》

材料四 经过六十年建设,海军已发展成为由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岸防和陆战力量等组成的综合性军种,按照近海防御、远海防卫的战略要求,……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全面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远海机动和近海综合作战能力、维护海洋权益和战略通道能力,海军发展成为兵种齐全、核常兼备的现代化军种,海军建设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摘选自建国60年阅兵式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制驭外夷”方面的主要主张。(不得照抄原文)

(2)与材料二中吴元炳“重于水师”的奏议相对应,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件?由“藩篱尽撤”你会想到近代中国怎样的海防现状?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海军的特点。联系我国海军编队多次圆满完成远近海护渔护航任务以及“辽宁舰”航母正式列编的事实,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材料二: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1)材料一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据材料一,请列举出一例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的例子。

(3)材料二中“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的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19世纪的中国遭受深重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查看答案

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这一年是

A. 1840年    B. 1856年    C. 1900年    D. 1931

 

查看答案

(2017年江苏扬州卷)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以下口号表达了洋务运动主张的是

A. “自强”“求富”

B. “振兴中华”

C. “打倒孔家店”

D.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