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级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抵抗……商鞅坚持公开颁行的法令,对违反新法的,坚决依法给予处罚……将新法进行到底,取得了重大胜利。

材料三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帝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反对,主要是因为他在变法中推行了哪两项措施?

(3)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变法的目的达到了吗?请说叨理由。)

(4)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中的哪个措施?请再写出该事件的一项措施,同时写出这个事件的历史意义?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你从上述两件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1)富国强兵 秦孝公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奖励军功 (3)达到了 因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军队战斗力提高,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北魏孝文帝改革 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以汉服取代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任选一项)意义: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5)变法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变法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变法改革要制定适当的策略。(说出其中一点即可得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解析】 (1)据材料“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战国时期,地主阶级为了扩大和巩固自己的利益,在兼并战争中取胜,都先后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影响最大、成效最大的是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反对,主要是因为他在变法中推行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但他变法的目的达到了;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依据材料“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帝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以汉服取代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变法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变法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变法改革要制定适当的策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官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三点即可)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其主要领导人物是谁?使秦朝灭亡的人又是谁?发生材料二中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为加强中央集权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5)你怎样用一句话来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史实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涂“正确”,错误的涂“错误”

材料一  公元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二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

材料三  公元383年,苻坚征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秦军前锋与东晋军队8万人大战于淝水。

(1)以上三则材料依次说的是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

(2)这三次战役的共同特点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

(3)材料一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4)“投鞭断流”、“草木皆兵”等成语出自材料三的战役。(  )

(5)这三次战役失败的一方在主观上共同的原因是骄傲轻敌。(  )

 

查看答案

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联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

A. 钟繇    B. 胡昭    C. 王羲之    D. 顾恺之

 

查看答案

《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  )

A. 天文学著作 B. 医学著作 C. 数学著作 D. 农学著作

 

查看答案

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

A. 统治者的重视    B. 北方农民大批南迁

C. 军事上的需要    D. 北方自然环境恶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