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西方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西方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西方列强的炮声”是指以下哪个国家的炮声( 

A. 法国    B. 英国    C. 俄国    D. 日本

 

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中国近代史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起义?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

 

查看答案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1)材料一中“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 “秦王扫六合”有什么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图1、图2分别反映了秦朝巩固统一的什么措施?这两项措施对秦朝产生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概况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3)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材料二:如下图所示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材料二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

(2)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3)著名的史书《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根据这则记载及所学,“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秦朝的偷盗很猖獗(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