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851年,在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制割占,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领导农民起...

1851年,在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制割占,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领导农民起义军奋起反抗与斗争的农民领袖是(    )

A. 杨秀清    B. 李秀成    C. 洪秀全    D. 萧朝贵

 

C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农民,在广西金田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天国运动爆发。C项符合题意;起义后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AD两项不合题意;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出现了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局面,提拔了新的年轻将领李秀成。B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内容能让人联想起中国近代哪个屈辱条约(    )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近代史上中华文物遭受了大肆掠夺和破坏,与此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

A.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B.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

C. 中外签订《辛丑条约》    D. 俄国侵占大片中国领土

 

查看答案

我国将每年的“禁毒宣传日”定为6月3日,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A. 戚继光抗倭    B. 虎门销烟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南京大屠杀

 

查看答案

在西方列强的坚船炮利下,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幕徐徐拉开,这一开始的标志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查看答案

探究历史的真实。文献资料、实物资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真实的载体,是我们论从史出的依据。

材料一:是时天予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二: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

——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蓦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

材料三:2015年底江西省南昌市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震动全国。墓中出土了有孔子及其弟子画像、生平故事的屏风和竹书《论语》等珍贵文物上万件。

——摘编自相关考古发掘报道

材料四: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材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天子”是谁?“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一《史记》历史地位如何?

(2)材料二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有哪些历史意义?

(3)材料三出土文物反映了墓主人喜好什么思想?这可能与汉代哪一项政策有关?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4)据材料四判断,材料一和材料二哪则材料更可信?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的史料以探求历史的真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