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我国将每年的“禁毒宣传日”定为6月3日,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A. 戚...

我国将每年的“禁毒宣传日”定为6月3日,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A. 戚继光抗倭    B. 虎门销烟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南京大屠杀

 

B 【解析】 B 试题19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销毁鸦片,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西方列强的坚船炮利下,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幕徐徐拉开,这一开始的标志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查看答案

探究历史的真实。文献资料、实物资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真实的载体,是我们论从史出的依据。

材料一:是时天予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二: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

——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蓦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

材料三:2015年底江西省南昌市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震动全国。墓中出土了有孔子及其弟子画像、生平故事的屏风和竹书《论语》等珍贵文物上万件。

——摘编自相关考古发掘报道

材料四: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材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天子”是谁?“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一《史记》历史地位如何?

(2)材料二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有哪些历史意义?

(3)材料三出土文物反映了墓主人喜好什么思想?这可能与汉代哪一项政策有关?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4)据材料四判断,材料一和材料二哪则材料更可信?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的史料以探求历史的真实?

 

查看答案

发现历史的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规律。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哪个阶级的兴起?

(2)材料二“口”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哪个诸侯国?最南的是哪个诸侯国?

(3)材料三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商君”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4)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秦朝灭亡这一段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人与自然的和谐: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

(2)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

(3)统治的不和谐:分别列举夏商西周时期的一位暴君。

(4)请你从儒家和法家的立场,分别谈谈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查看答案

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发生在公元前206~202年的楚汉之争,时间上可表述为

A. 公元前3世纪初

B. 公元前3世纪末

C. 公元前2世纪初

D. 公元前2世纪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