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很失望,因为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

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很失望,因为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为此,英国(  )

A. 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 在北京划定使馆界

C. 成立了“洋枪队”    D. 在中国开设工厂

 

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侵略者不满既得利益,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进攻清朝政府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56年英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A. 虎门销烟    B. “亚罗号事件”    C. 马神甫事件    D. 天京事变

 

查看答案

《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项规定主要破坏了中国的

A. 司法主权    B. 贸易主权    C. 关税主权    D. 领土主权

 

查看答案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先生所说的“这场战争”是指(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用图中字母(BDE)回答:1935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地点:           。红一方面军与陕甘根据地的红会师的地点: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          

材料二  博古等人在红军长征出发前,既不做深入细致的政治动员,也不做长途行军作战的准备。他们把突围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行动缓慢,始终摆脱不了敌人。

(2)据材料二、三、四,分别概括红军长征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

材料三  红军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人员折损过半,只剩3万多人。红一方面军原来准备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调集重兵布成口袋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

材料四  草地位于川陕甘边界,绵延几百千米,到处是野草丛生的沼泽和散发出腐臭味的黑色泥潭。行人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其中,无法生还。红军靠挖野菜、草根,甚至杀军马或煮皮带充饥,常常背靠背宿营,互相取暖;手挽手行进,趟过泥沼。就这样,红军历尽艰难,走出了草地。

红军将士穿着单衣,踏着没膝的积雪,顶着怒吼的狂风,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战胜了风雪,翻越了夹金山。

(3)以上材料折射出长征精神的哪些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悟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1)材料一中“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的原因是什么?试运用史实说明运动中“民族感悟最强、最普遍的表露”。(举1例)

(2)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起点”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失败了……希望全国工商各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在此一举了!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低头!

(3)材料二中满腔热情的告白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材料三  革命声传画航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题诗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结合材料三、四,列举一件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思想准备的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你对“焕然一新”是如何理解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