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项规定主要破...

《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项规定主要破坏了中国的

A. 司法主权    B. 贸易主权    C. 关税主权    D. 领土主权

 

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严重侵害了中国的关税主权,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描述的内容不符,排除;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先生所说的“这场战争”是指(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用图中字母(BDE)回答:1935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地点:           。红一方面军与陕甘根据地的红会师的地点: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          

材料二  博古等人在红军长征出发前,既不做深入细致的政治动员,也不做长途行军作战的准备。他们把突围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行动缓慢,始终摆脱不了敌人。

(2)据材料二、三、四,分别概括红军长征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

材料三  红军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人员折损过半,只剩3万多人。红一方面军原来准备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调集重兵布成口袋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

材料四  草地位于川陕甘边界,绵延几百千米,到处是野草丛生的沼泽和散发出腐臭味的黑色泥潭。行人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其中,无法生还。红军靠挖野菜、草根,甚至杀军马或煮皮带充饥,常常背靠背宿营,互相取暖;手挽手行进,趟过泥沼。就这样,红军历尽艰难,走出了草地。

红军将士穿着单衣,踏着没膝的积雪,顶着怒吼的狂风,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战胜了风雪,翻越了夹金山。

(3)以上材料折射出长征精神的哪些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悟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1)材料一中“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的原因是什么?试运用史实说明运动中“民族感悟最强、最普遍的表露”。(举1例)

(2)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起点”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失败了……希望全国工商各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在此一举了!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低头!

(3)材料二中满腔热情的告白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材料三  革命声传画航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题诗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结合材料三、四,列举一件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思想准备的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你对“焕然一新”是如何理解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并概括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1)请准确工整抄写以下句子“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

(2)材料二中的“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含义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  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3)材料三中“往事惊心泪欲潸”中的“往事”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史事?

材料四  大清国国家应允许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4)材料四中的“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是在哪个条约中应允的?此条约中的哪一条内容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灾难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