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追求国家的富强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自主践行的目标。 (技术强国) 材料一 “中...

追求国家的富强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自主践行的目标。

(技术强国)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请说该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的名称。

(2)请对李鸿章所属派别的努力做简要评价。

(制度强国)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3)材料二中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有何异同?

(4)康有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举一例予以说明。

材料三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5)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的依据是什么?

(6)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孙中山先生的“民生”思想。

 

(1)洋务派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写出一项即可) (2)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来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3)同:都主张学习西方。异: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4)不能戊戌变法失败 (5)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6)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重视教育,提高人民素质。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李鸿章的“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洋务派的主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器物,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来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3)依据材料二的“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的相同点有:都主张学习西方。不同点有: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因为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了, (5)依据材料三的“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由此可见,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已经实现。 (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最早提出民生思想,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孙中山先生的“民生”思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重视教育,提高人民素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气节——历史给后人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块浮雕,它描述的是发生在1839年林则徐领导下的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二 

人物肖像

 

 

 

 

姓名

左宗棠

邓世昌

主要反侵略史实

 

 

 

 

 

(2)请你将材料二中的表格补充完整。

材料三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左宗棠:“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3)读了材料三中的言论,你觉得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查看答案

从1840年-1901年短短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材料一  1839年6月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1)阅读材料一,指出材料中“战争”指的哪一事件?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取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

(2)材料二中的“绅士”指的是谁?这场战争中哪一条约的签订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材料三  1895年3月,在日本广岛马关春帆楼,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就停战条件举行谈判。

(3)材料三提到的战争中,日本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是指哪一事件?

材料四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4)材料中提到的“礼物”指的是什么?这份礼物中的哪一内容能够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5)学习了中国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正确打“正确”,错误打“错误”,并改正。

(1)太平天国颁布了《资政新篇》,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改正:          

(2)1899年的“门户开放”政策是由美国提出来的。

改正:          

(3)1905年,孙中山联合国内革命团体,建立了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政党——兴中会。

改正: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改正:          

 

查看答案

口号作为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对当时社会各方面现象的一种反映,不同性质的口号起着不同的作用。

(1)孙中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号召“___________,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___________”的口号。

(3)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旨在“________”“________”的洋务运动。

 

查看答案

清末时期,在抗击外来侵略时,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1)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犯吴淞,老将江南提督___________率众抵抗,力竭牺牲。

(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在平壤战役中壮烈牺牲的是___________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军将领___________为保卫天津,壮烈殉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