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以下历史事件,能够起到促进欧亚文明交流作用的有( ) ①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②罗...

以下历史事件,能够起到促进欧亚文明交流作用的有(     )

①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②罗马帝国的扩张

③日耳曼人的西迁 

④古代阿拉伯人的经商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D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古代文明的交流。古代文明交往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暴力冲突,以战争、武力征服、殖民扩张等形式进行,往往带来伤亡、痛苦、仇恨及物质上的巨大损失。但在客观上也传播了文化,扩展了文明。如前5世纪希波战争、前4世纪亚历三大东征、前1世纪罗马帝国扩张等。二是和平交往,多以友好的经济文化交流方式展开,带来的是物质财富上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如13世纪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等国商人的经商、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日耳曼人的西迁是从欧洲大陆迁往不列颠岛,和欧亚文明交流无关。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用地图学习历史是一种基本的能力,下图最适合研究的历史是(    )

A. 大河流域的文明 B. 海洋文明的发展

C. 宗教的起源 D. 大学的兴起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时被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即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陈独秀等人认为,这两位先生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近代欧洲的时代精神。于是他们就掀起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材料二 学生的爱国举动震动全国。天津、上海多地的学生罢课游行,社会各界也纷纷通电声援。恼羞成怒的列强随即向中国政府施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到6月5日以后,该事件发生了剧变。

(1)材料一 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指的是什么?这场“思想启蒙运动”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 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在6月5日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出该事件中的两个口号。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近现代化的艰难探索。

步骤一:举步维艰

(1)图1至图4反映了“近现代化探索”的哪一历史事件?

(2)指出该事件中建立的哪支海军规模最大?起到的积极作用又是什么?

步骤二:变法图存

                  

(3)图5所示人物领导了什么变法运动?这次变法结果怎样?

(4)哪年在哪个皇帝的支持下开展了变法运动?

步骤三:柳暗花明

(5)阅读图6及其材料,指出这一伟大人物是谁?

(6)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7)后来革命的果实被谁窃取?

(8)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名称。

(3)请概括指出三则材料的内容分别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4)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两位近代中国反抗侵略的英雄人物。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