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每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但在长期的征服...

每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但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夺情况,他们为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恩格斯

请结合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叙述,体会恩格斯的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北魏孝义市改革的主要内容:第一,实行新的制度。第二,迁都洛阳。第三,学习汉族先进经济文化政策。三个方面说明北魏孝文帝主动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和政治制度,从而推动了本民族的汉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中的重要语句:征服者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与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相对照,不难发现两者存在共同原因,即是适应比较高的经济情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两则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平城”指的是哪个城市?后迁都到哪里?

(4)根据材料一说出迁都的原因有哪些?

(5)材料二中“北语”和“正音”分别指什么?

(5)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的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查看答案

历史上曾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三武灭佛”的故事,造成佛教与世俗政权严重对立的主要原因是

A. 佛教传播危及儒学正统习俗

B. 佛教成为农民起义暴动的思想武器

C. 佛教与世俗政权争夺经济利益

D. 佛教教义不符合中国传统习俗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为基础”这一观点的是

A. 王羲之的《兰亭序》

B.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C. 陶潜的《桃花源记》

D.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查看答案

范缜的《神灭论》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而神存,形泄而神无也。”此观点反映的哲学原理是

A. 物质决定意识

B. 意识决定物质

C.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 意识与物质的辨证关系

 

查看答案

某电视剧组布置了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场景,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道具是

①书案上放置大量的纸张

②书橱中整齐地排列着印制的书籍

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④墙上挂有花木兰替父出征的画像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